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公布啦!医学教育网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和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精神,进一步完善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推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对《河南省卫生计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社职称〔2016〕25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医疗类)
总则
一、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建立完善考评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卫生系列医疗类副高级职称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正高级职称的名称为主任医师。
三、卫生系列医疗类高级职称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业务水平考试合格者方可报送评审材料,考试成绩三年有效。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实行业务水平考试成绩、临床工作量、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业绩成果等评价要素相结合的量化评价办法。
四、本条件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和评审委员会评审时掌握的基本条件,评审委员会可依据本条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用人单位向评审委员会推荐人员的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本条件和单位业务工作实际制定,但不得低于本条件。
五、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类专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适用专业包括:
临床类别: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精神病、血液病、内分泌、肾内科、呼吸内科、职业病、传染病、结核病、肿瘤内科、急诊内科、皮肤与性病、康复医学、小儿内科、全科医学、重症医学、风湿病、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肿瘤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急诊外科、麻醉学、妇产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眼科、耳鼻喉科、疼痛学、放射医学、超声医学、病理学、核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学、介入治疗、心电图诊断、脑电图诊断、肿瘤放射治疗学、输血、临床营养、老年医学
中医类别: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肛肠、中医皮肤、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耳鼻喉、中医眼科、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全科医学(中医类)
口腔类别: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
公共卫生类别:流行病、寄生虫病、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营养与食品卫生
适用专业根据卫生健康行业发展和需要适时调整。
分则
一、申报条件
(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三)取得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并按有关规定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四)申报临床、口腔、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的,聘任主治医师以来应按有关规定完成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城市三级医院医师申报副主任医师前,须到县医院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医师申报副主任医师前,须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
(五)任现职以来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同级本专业重点专科医疗卫生机构脱产进修(以医疗卫生机构分级为准),其中申报主任医师须累计满3个月,申报副主任医师须累计满6个月。
(六)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以下要求。
1.申报副主任医师,应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师职务满5年。
2.申报主任医师,应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医师职务满5年。
(七)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其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年度考核有基本合格等次或未确定考核等次的,扣除考核基本合格或未确定考核等次的年份,任职年限累计计算;年度考核有不合格等次的,从考核不合格年份的次年重新计算任职年限。
(八)完成健康科普工作要求,每年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
(九)任现职以来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要求(详见附件1)。
二、评审条件
(一)专业能力要求。
1.临床、口腔、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有带教2名医师的经历。将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师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师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件2。
2.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任医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有培养2名主治医师的经历。将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师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师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件2。
3.公共卫生类别副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有带教2名医师的经历。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4.公共卫生类别主任医师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有培养2名主管医师的经历。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二)工作业绩要求。
工作业绩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申报人员应提交任现职以来代表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2项以上(第1项为必备)。
1.副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提供代表本人更高水平的临床病案、手术/操作视频或专业技术报告等。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公共卫生类别提供代表本人更高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技术指导方案或应急处置情况报告等。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2)完成本专业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限前3名),或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限第1名)。须附立项批文、结题报告等。
(3)结合本专业临床实践,在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在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其中在省属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至少有1篇发表在二类以上学术期刊上)。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4)获得本专业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不限名次),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前5名,一等奖限前7名)。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5)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以上临床指南、行业技术规范或卫生健康标准1项(限主要起草人)。
(6)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形成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限第1原始发明人),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须附相关推广应用佐证材料。
(7)入选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项目,并通过结业考核。
2.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提供代表本人更高水平的临床病案、手术/操作视频或专业技术报告等。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公共卫生类别提供代表本人更高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技术指导方案或应急处置情况报告等。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2)完成本专业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限前3名),或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限第1名)。须附立项批文、结题报告等。
(3)结合本专业临床实践,在二类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论文2篇。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4)获得本专业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限前7名),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限第1名,二等奖限前3名,一等奖限前5名)。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5)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以上临床指南、行业技术规范或卫生健康标准1项(限主要起草人)。
(6)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形成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2项(限第1原始发明人),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须附相关推广应用佐证材料。
(7)入选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项目,并通过结业考核。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病案。有病房的临床科室医师,须提供任现职以来5份有代表性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同时须另行提交任现职近5年主治或主持的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病案号50份,每年份数不少于10%,从中随机抽取5份病案,每年至少1份。任期内因援疆、援外、进修、对口支援等原因部分时间不管理病房的,从近5年其他年份中抽取。
(二)专题报告。无病房的临床科室、非临床科室以及其它公共卫生单位的医师,须每年向单位提交本人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开展业务工作的专题报告至少2份(每份2000字以上),并附原始资料,由单位随机抽取5份参加评审(近5年每年抽取1份)。
附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应同时具备,申报人员提供的业绩材料均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同一内容的业绩不重复计算,全日制脱产学习期间取得的业绩不可参评。本条件所称“任现职以来”是指聘任现职称以来。
二、本条件所称“学历”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医学专业学历,申报专业应与学历专业一致。取得国(境)外相应学历学位的人员,需提供国家教育部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临床类别医师取得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学历的,或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取得临床医学学历的,只限申报中西医结合专业职称。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西医学习中医”考核后,可申报中西医结合专业职称。
三、本条件所提及的健康科普活动包括:
(一)进社区、乡村、学校、单位和大众媒体开展的健康科普讲座;
(二)参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活动;
(三)在省市县广播电视报刊、省级以上行业报刊,或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官方媒体,刊发科普文章、音视频作品。
四、本条件所提及的论文均限独著或之一作者,不含通讯作者,出现并列之一作者的文章仅供排名之一者使用。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论文汇集等,综述、个案报道、通讯报道、科普性文章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SCI论文影响因子小于2.0的视为1篇三类期刊论文,2.0以上小于3.0的视为1篇二类期刊论文,3.0以上的视为1篇一类期刊论文。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00字。
五、跨系列(非卫生系列转评卫生系列)或跨类别(医、药、护、技)转评的,聘任现卫生职称年限仍须符合本条件要求。同一类别内跨专业转评的,任职年限可累计计算。
六、期刊目录的制定与分类,由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征求各专业专家意见确定并进行动态调整。
七、本条件所称“以上”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八、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一)被立案审查尚未结案者;
(二)受到行政处分处分期内;
(三)医疗事故主要责任者3年内(含评审当年);
(四)申报年度内有严重违反医德、学术道德行为者;
(五)提供虚假申报材料或在职称考试、评审中有违纪违规行为在处分期内者。
九、本条件由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解释。
十、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河南省卫生计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社职称〔2016〕25号)同时废止。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搜狐2022
更多职业教育培训,请查看:
普外主治如何申报神经外科副高
一、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神经外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河南省神经外科副高级职称,如颅脑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脑血管病。
2、掌握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等常用辅助检查技术。
3、熟悉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检验和诊断学、医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
4、了解神经外科少见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
相关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神经病学相关知识河南省神经外科副高级职称,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知识。
2、掌握神经外科相关的普通外科学、骨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等相关知识。
3、熟悉神经外科疾病的放射治疗、神经系统肿瘤化疗的理论知识和治疗原则。
4、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河南省神经外科副高级职称,如神经生物学等。
5、解血管内介入治疗和立体放射外科的基础知识。
二、 学科新进展
1、掌握本专业常见疾病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熟悉本专业少见疾病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3、熟悉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 *** 。如颅脑损伤和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立体定向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神经干细胞的应用等。
4、了解神经病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康复等相关学科的进展。
5、了解这些新技术、新 *** 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的现状。
三、 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神经外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常规治疗 *** 。
2、熟练掌握本专业危重病的抢救技术,如急性颅脑损伤、出血性脑卒中、颅脑肿瘤等疾病导致的严重颅内压增高、脑疝的手术和重症监护等围手术期处理。
3、掌握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操作技术,能够完成神经外科各种常见手术,如大脑半球肿瘤切除、颅后窝肿瘤切除、脑血管病手术、以及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处理等。
4、掌握应用神经放射诊断技术,如CT和MRI,对常见颅脑疾病做出明确诊断。能应用脑血管检查技术,对常见脑血管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5、熟悉本专业较为复杂和疑难病例,如重型颅脑损伤、鞍区肿瘤、三脑室后部肿瘤、颅底肿瘤及复杂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6、熟悉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遗传学等先进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7、熟悉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一些复杂疾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8、了解神经外科某些疾病的遗传学发病机理,了解某些动物模型的 *** 原理和 *** ,如颅脑外伤、脑缺血的动物模型的 *** 原理和 *** 。
副高级职称评审有哪些条件?
(人事部、卫生部发布国人发[1999]第92号)
之一章总则
之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临床医学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行医权的医师。
第五条根据医疗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学专业评审条件分为2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14个专业:全科/家庭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病与性病、精神病、肿瘤、病理、医学影像、计划生育。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三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32个子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结核病、传染病、风湿与临床免疫、老年医学、急诊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麻醉、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妇科、产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整形、核医学、放射治疗、医学检验。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3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1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
1.医学中专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6年。
3.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二)副主任医师
1.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3.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4.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2年。
5.临床医学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三)主任医师
医学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四)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
1.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3年。
2.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五)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不受上述学历和任职年限的限制。
1.获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外语能力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要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外语职称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二)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外语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
河南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
郑大一附院郑州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原河南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1年,是河南省规模更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也是河南省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更大基地。全院在职职工1800人(包括学校编制人员),其中正、副高级职称553人(其中在职正高级职称81人,副高级职称252人,退休人员正高级职称125人,副高级职称95人),专业技术人员(除工人及行政人员)1146人。现有临床、医技科室4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7个,重点专科5个(其中教委审批的省级重点学科7个包括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病理学、耳鼻喉科学、内科消化;省二级重点学科4个: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小儿科学。卫生厅批准的省级重点专科5个:外科、放射科、心脏内科、肿瘤科、妇产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667张,年门诊量约7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31000人次。1993年,荣获河南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爱婴医院”,1998年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河南省唯有的临床医学和肿瘤病理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均设在该院。
医院目前承担着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儿科医学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及医学影像系的本、专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其中有23个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6个专业培养博士研究生(病理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消化专业、外科学、眼科学、临床肿瘤学)。每年还接受省内外进修人员900余人。设立的科研机构有:临床医学研究所、肿瘤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耳鼻喉研究室、内分泌研究室、血液研究所、脏器移植研究室、老年病研究室、性病研究所、神经内科研究室等。另外,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国际医学中国互连 *** 河南省中心站、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河南急救中心分站、河南省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矫治指导中心、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技术指导中心、河南省神经外科 *** 中心、河南省生殖医学中心。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现拥有万元以上诊测、治疗仪425台,其中有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成像、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日本多功能全身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的目前国际上更先进的滑环式螺旋CT机、ECT机、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230型电子胃镜仪等。
近年来医院加强了科技兴院的力度,大力扶持先进技术,积极鼓励医务人员潜心钻研。眼科的眼内异物摘除术和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耳鼻喉科的喉全切发音重建术和耳聋的病理生理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并成功实施省内首例人工耳蜗植入,为聋哑患儿恢复正常听说能力打下基础。国内首例同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获成功。国内首例人胚神经干细胞培养和脊髓损伤性瘫痪动物移植试验获成功,为我国在该领域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治疗食管癌的“介入化疗法”和“内支架植入疗法”使癌病灶消退60%以上,治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先后荣获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奖和“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奖。省内首例之一代、第二代试管婴儿均成功诞生,并成功开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冷冻胚胎移植术。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布—加氏综合症的治疗、肾、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新的腹膜代 *** 成型术、宫颈机能不全治疗新术式、骨内压增高的研究等均取得显著成绩和突破性进展。
2001年9月投入使用的新病房大楼是河南省“九五”计划重点工程,以方便病人为原则,充分体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和经济合理的建设方针结构形式,建筑面积41221平方米,内设中央空调系统,生活热水中心供应系统,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手术室和骨髓移植净化系统,计算机控制物流传输,智能化管理达到5A即通讯、消防、楼宇、保安、办公自动化。
目前,一附院全体职工正以“团结、高效、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工作,开拓进取,为河南省卫生事业的腾飞和广大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省]河南省神经外科副高级职称,河南省神经外科副高级职称评审](/zb_users/upload/editor/water/2023-03-28/6422a7ab7ef6b.jpeg)



获取资料
顾问电话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