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称2022年评审条件
河南职称2022年评审条件
助理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级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4.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下面呢河南职称工作群,和大家拓展一下关于“职称”河南职称工作群的相关内容------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河南职称工作群,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河南职称工作群;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
如何安装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
打开进入河南省职称网,从软件下载里把个人版的客户端下载到电脑上,安装运行,在申报类型及年份上填写之后,点右手“录入高中级评审简表”出现一个新的表格窗口,按照表格内容逐一据实填写,部分内容需要询问单位人力资源部,如代码等。填写完整后,点表下面的“保存”,返回到之一个窗口,点“上报申报信息”把所填内容保存在指定位置,关闭个人版即可。
另外所保存的个人申报信息,需要到单位,在单位版上还原,打印,然后才能上缴人事局。
职称评审
职称的评定由 *** 人事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原国务院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交由人事部承担。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在不同单位往往存在各种名额限制。由于拥有人才资源和职称名额在不同地区及单位存在较大区别,也导致了职称评定过程难易程度也相应存在较大差距。
职称与相应待遇常常是互相挂钩的,不同职称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
河南省群文职称中级条件
河南省群文职称中级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职称中级评选注意:
大部分省份的评审基本条件是:本科毕业满5年,大专毕业满7年,后续学历不能累计。如果有助理职称可以缩短为4-5年,2019年中国人社部发布了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开始明确要求职称逐级评审,所以助理工程师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大家能评就早点评下来,后期对评审中级会帮助不少。
河南省高级工程师评审通过公示在哪个网站
《河南职称》官方网站: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的更高级别河南职称网公示查询系统,分正高级和副高级两类。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入口地址
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入口地址河南职称网公示查询系统: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各高等学校河南职称网公示查询系统:
为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河南职称网公示查询系统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 *** 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 *** 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豫办〔2017〕5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和用人自 *** ,现就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进高校全面开展自主评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改革目标
落实高校用人自 *** ,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高校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推进高校全面开展自主评审。建立个人自主申报、高校自主评聘、 *** 指导监督的职称制度,形成高校自河南职称网公示查询系统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淡化资格,强化聘任,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持续推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释放和激发高校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内容
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限,高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自主制定评价标准、自主组织评审、自主发文办证、自主考核聘任,实现用人单位人才评价和使用的有机结合。 *** 部门不再组织评审、不再审批评审结果、不再制发任职文件、不再办理资格证书,改为事中监督、事后备案管理。
三、实施范围
(一)从2017年起,向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下放高校教师、实验技术等主辅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权限。
省辖市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参照高校教师进行职称评审的单位,按照本通知执行。
(二)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校,以及自主评审高校中暂不具备评审条件的系列(专业),可采取高校之间联合评审、外聘专家、委托其他高校或相关评审委员会评审的方式进行。实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须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按照学校自主评聘要求执行。
自主评审高校委托相关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人员,与本校自主评审人员一样, *** 部门不再审批评审结果和发文办证,由委托高校依据评审结果自主聘任。
(三)按照人才评价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高校中实行人事 *** 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高校推荐、人事档案存放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自主择业 *** 干部管理服务经办机构审核档案后,参加所在高校的自主评审或委托评审。
四、完善评价标准
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标准。学校标准原则上不低于省基本标准的水平要求。自主评审高校也可直接使用省基本标准开展评审工作。
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的激励导向,突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实际贡献以及学术能力、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决策、科学普及等方面的贡献。
坚持把师德放在教师职称评价的首位,完善师德评价考核办法,将师德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对师德失范实行“零容忍”,对弄虚作假、学术不端实行“一票否决”。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完善教学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提高教学业绩在评价标准中的权重。引导教师主动服务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和代表作匿名外审制度,重点考察成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潜心研究,遏制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
五、组建评审委员会
高校要按照有关政策组建评审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和评审范围,规范评审程序,完善评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一般由25人以上组成,出席评审会议不少于17人。担任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员,须在本专业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3年;担任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员,须在本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3年,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
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一般由21人以上组成,出席评审会议不少于13人。担任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员,须在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3年,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
评审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下设若干学科评议组,每个学科评议组专家不少于3人。
高一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可评审本系列同级及以下层级职称。
高校组建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须按照管理权限,经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核准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备案。
六、建立评审专家库
高校要按照有关政策建立本校职称评审专家库,严格入库条件,加强监督管理,适时动态调整。
同步建立完善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为高校开展自主评审提供备选专家,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应于每年6月底前,将学校推荐的省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系列高级职称专家库人员名单按照管理权限报备。
七、开展自主评审
(一)制定实施方案。高校应根据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在备案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额内,制定学校自主评审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包括岗位设置情况、未来3年职称评聘计划、评审委员会组建、评价标准、评审办法、评审程序、评审纪律、投诉监督机制、任期考核办法等。实施方案经学校相关程序审议通过后,按照管理权限,经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核准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备案。实施方案相关事项未发生变化的,无需每年重复报备;相关事项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备。
民办高校开展自主评审不受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
(二)规范评聘程序。高校自主评审工作要按照我省“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相结合的推荐办法和评审工作规则执行。坚持方案公开、岗位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1.制定年度方案。根据学校自主评审实施方案和未来3年职称评聘计划,在保证重点、保证质量、预留一定发展空间的前提下,制定年度评审工作方案,包括年度评聘计划、岗位职数、评审系列和专业、评审方式、受理材料要求、评审时间等,经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核准,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备案后开展评审工作。
2.个人申报。根据评价标准和岗位条件,个人自主申报。个人申请的岗位在一个聘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
3.材料公示。学校应将申报人的评审材料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开展示。
4.院系(部门)推荐。按照人岗相适原则,院系(部门)根据不同岗位要求,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对申报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操守、教学科研水平、工作实绩、履职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并对个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审核把关,提出推荐意见。
5.专家评审。从学校或全省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建评审委员会,依据评审工作规则进行评审。根据工作需要,可聘请一定比例的校外专家,也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系列(专业)特点,评审工作可采用同行专家评议、面试答辩、考评结合、实践操作、考核认定等多种评价方式。评审工作要向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对业绩贡献特别突出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可破格或越级申报评审,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结果公示。评审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7.学校聘任。评审通过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按有关规定,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颁发聘书。在聘期内按所聘岗位确定相应工资等待遇。
2022年河南高级职称评审时间
2022年河南高级职称评审时间如下河南职称工作群:
下面是河南省2022年部分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时间安排河南职称工作群,主要包括:序号、评委会名称,个人申报时间(不含退回修改时间),相关部门审核时间,评委会接收材料与审核时间,联系人,材料报送地点等信息。
1、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10-10.31,10.10-11.01,10.10-11.03,曹明、刘骐源,郑州市郑东新区恭秀路16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502室。
2、河南省自然科研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10-10.20,10.10-10.23,10.10-10.30,王毅楠,郑东新区崇实里与时埂街交叉口,省科学院人力资源部330室。
3、河南省农业科研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11-10.21,10.11-10.28,10.11-10.31,吴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综合楼1622室。
4、河南省市场监督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副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委员会:10.17-10.24,10.17-10.28,审核时间:10.17-11.04、接收材料时间:10.31-11.04,刘雅卿、李培娟,郑州市中原区中原中路152号,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中心(原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
5、河南省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11-10.20,10.11-10.31,资格审核时间:11.01-11.11、接收材料时间:11.16-11.18,郜杨、秦柳时,省农业农村厅东区。郑州市经三路91号。
5、1、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2、河南省卫生系列中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3、河南省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4、河南省卫生系列农村医生副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委员会:"10.08-10.31,10.08-11.10,10.08-11.20,程媛(接收材料期间),郑州市紫荆山宾馆。
6、河南省体育教练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1.11-11.21,11.16-11.26,11.24-11.30,何玉栋,郑州市健康路150号,省体育局人事处320房间。
7、河南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17-11.02,10.17-11.04,"线上审核:10.24-11.11、现场审核:10.24-11.16,高培涛,郑州市金水路6号院南楼一楼。
8、河南省律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15-10.21,10.15-10.26,线上接收审核时间10.15-10.29、纸质材料接收审核时间10.30-11.06,翟俊杰,河南省司法厅1008室。
9、河南省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公证员、司法鉴定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15-10.21,10.15-10.26,"线上接收审核时间10.15-10.29、纸质材料接收审核时间10.30-11.06,翟俊杰,河南省司法厅1008室。
10、河南省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10.24-11.04,10.24-11.11,11.11-11.18,杨艳丽,郑州市金水路15号院508室。
河南省人才中心 职称评定
初级职称评审
受理范围河南职称工作群:
人事档案在河南职称工作群我中心托管,非全日制院校毕业河南职称工作群的专业技术人员。
受理材料河南职称工作群:
1.存档凭证;
2.报到证原件和复印件;
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5.工作单位加盖公章河南职称工作群的《河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
6.评审简表13份(评审简表要求使用“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规范录入并打印);
7.一寸免冠照片3张。
办理流程:
1.持以上材料到我中心审核资格。
2.领取并填写《河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2份,并由工作单位提出推荐见。
3.报送评审材料,(材料内容、数量及要求请到职称窗口咨询)。
4.送交评委会评审,.评审通过后,办理、发放证书。
办理时限:按照全省职称评审统一时间安排。
服务窗口: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3楼 302大厅
咨询 *** :(0371)65957033 65957469 65927767 65957011 监督 *** :0371-65927787
电子邮箱:hnrsdl@163.com (河南人事 ***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