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和材料
2022年杭州高级职称评审条件、评审材料整理如下: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杭州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1、大学本科学历(本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
2、博士学位(本专业或者相近专业),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两年以上;
3、获得高级工程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一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四年可以申报评审相应专业高级工程师。
二、继续教育学时
浙江地区要求申报人必须要达到继续教育的学时要求,才能申报当年度的高级职称,正常情况下要完成近四年(2019-2022年)的继续教育。各区地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以杭州为例,继续教育学时根据各专业的要求,有些是可以补往年的,有些是不能补的。
三、业绩材料
业绩材料就是你做过的项目,你在其中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工程类的业绩证明必须要有申报人的名字,所提供的材料,必须有第三方证明,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当然如果你有软著或者专利这些,也都可以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加分项。
四、职称论文
需要有两篇省级以上发表期刊。每篇字数在3000-5000字左右。如有著作或者软著、专利这样对评审会有更多的加分。
2022年河南省卫生类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会不会变化
不会变化最新河南职称2022年评审条件,因为卫生类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是比较稳定最新河南职称2022年评审条件的。不会随意变化。
2022年高校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条件最新
百度知道
2022年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条件最新
zcy123vO
超过26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1、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
2、助理工程师:2年以上相关岗位经验,中专以上学历,20岁以上。中级工程师:5年以上相关岗位经验,大专以上学历,25岁以上。高级工程师:8年以上相关岗位经验,大本以上学历,30岁以上。
职称种类编辑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 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
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
中小学教师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
2022年河南省副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河南职称2022年评审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河南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定新规:
根据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要求,申报副高级职称,硕士学位取得中级职称并聘任中级岗位(评聘分开系列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由4年以上调整为5年以上。2020年已过渡一年,该政策自2021年度开始执行,不再过渡。
另外,各评委会在开展职称评审时,要体现中央和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及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有关精神,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工作实绩。
申报人工作业绩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或突破,经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综合能力水平达到要求,可认定其具备相应职称要求。
职称: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河南省2022年高级农艺师评审材料纸质材料什么时候提交
河南省高级农艺师评审截止时间是本月20日。所有电子,纸质申报材料都应该在12月20日之前上报完成
2022河南省郑州市三级教授评审条件
2022河南省郑州市三级教授评审条件是已聘教授满10年,具备所有基本条件的。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在主干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培养各类人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获得校内外同行公认的。在科学研究方面,对接国家、行业战略需求,主持并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并取得一批优秀成果(含在本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著作、获授权发明专利、省部级及以上获奖等)。学科(专业、团队、平台)建设方面,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及博士点等申报和建设中有重要贡献,或长期围绕学科及团队建设,在引育优秀人才、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学科影响力等方面做出诸多贡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