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简介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北依巍巍太行,南滨滚滚黄河,位于京广、太荷铁路交汇处的豫北名城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其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原河南大学理学院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院系调整,学校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八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师范大学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已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50个方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理学、工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农学和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13个研究所、1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并设有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河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更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学校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91万册,中外文期刊和电子文献60000余种。全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每年来校工作3至6个月),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10个(已批准上岗5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56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1人,享受 *** 特殊津贴者25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2人,2001年至今省级骨干教师47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获得者6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2人;各类在校学生26000余人。
河南师范大学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鲁公儒、徐存拴、杨亚东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河南师范大学以"厚德博学、止于至善"为校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河南师范大学以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享誉省内外。近年来,本科招生之一志愿报考上线人数一直是招生计划的4倍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考研录取率一路走高,各专业平均已达到1/3左右;应届硕士研究生50%以上考取博士研究生。
河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730多项,已通过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180多项。近五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53项,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4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900余篇。物理化学、理论物理、细胞分化调控、生物工程、药物合成、环境科学、基础数学、科学计量学、中原历史文献学和河南动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河南师范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收录的数量,自1994年至2001年高校大规模并校之前一直居全国高校前50位,其中1995年曾名列第29位;2002年以来一直居全国高校前70位。SCI论文引证在全国排序自1995年以来一直居前45位,更高位次为第32位。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4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派出300余位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进行学术交流。诺贝尔奖获得者柏诺兹、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汪尔康、吴祖泽、沈韫芬等1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或 *** 教授。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
八十年沧桑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师大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治学、甘于奉献,办学效益显著。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属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优良率均居河南省属高校前列。作为河南省人才培养的摇篮,建国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教书育人的典型,有的成为科学研究的带头人,有的成为发展经济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绩卓著的党政工作者。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工会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分配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务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16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好党组织”、“河南省文明学校”、 “河南省高校校风校纪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新的世纪里,河南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突出学科特色,提高综合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教育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把河南师范大学建设成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中原文化之底蕴,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河南师范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2008年河南南阳高级教师职称评定结果
于新霞 女 1962年12月2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教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
郭云芝 女 1955年6月18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穰东镇中心学校中学
郭朝 男 1968年8月15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穰东镇中心学校中学
徐秀玲 女 1959年3月18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穰东镇中心学校中学
殷长庚 男 1963年11月24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穰东镇中心学校中学
李云庆 女 1955年6月1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穰东镇中心学校中学
杨永 男 1961年7月13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穰东高级中学校(高中部)
宁明苏 男 1965年12月4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穰东高级中学校(高中部)
高明堂 男 1954年10月27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赵集镇中心学校中学
单毅 男 1970年12月11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白牛乡中心学校中学
张长久 男 1957年9月1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白牛乡中心学校
吕泽 男 1963年11月29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赵集镇中心学校中学
冀光英 女 1965年10月26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赵集镇中心学校
王林森 男 1971年3月29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赵集镇中心学校中学
唐文普 男 1970年9月2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楼乡中心学校
王立虎 男 1955年5月15日 生物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楼乡中心学校中学
杨永学 男 1962年2月15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楼乡中心学校中学
许荣禄 男 1957年10月1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村中心校中学
王庆安 男 1958年10月23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村中心校中学
程传海 男 1958年8月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村中心校中学
杨冰 女 1966年8月1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村中心校中学
郭占国 男 1952年9月8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张村中心校中学
刘光汉 男 1958年10月12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元庄中心校中学
孙海玉 男 1963年8月25日 地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元庄中心学校
曹永昌 男 1954年9月16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元庄中心校中学
刘奇 男 1965年11月15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元庄中心校中学
黄云华 女 1955年6月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元庄中心校
夏松梅 女 1966年8月11日 生物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
王焱 男 1964年1月15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一职高(六高中)
张玲 女 1968年2月11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一职高(六高中)
李振和 男 1962年12月31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腰店乡中心学校中学
李志丹 男 1969年12月2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腰店乡中心学校中学
孙霞 女 1954年7月1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腰店乡中心学校
姜朝川 男 1953年6月21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腰店乡中心校初中
王建才 男 1955年12月13日 地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小杨营乡中心校(初中部)
宋富强 男 1956年12月4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小杨营乡中心校
朱明胜 男 1967年12月3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小杨营乡中心校
孙培豪 男 1958年4月10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小杨营乡中心校(初中部)
裴伟彦 男 1970年10月2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小杨营乡中心校
张秋月 男 1955年9月12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夏集中心校
杨士亭 男 1956年4月25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夏集中心校中学
宋书奇 男 1968年5月1日 生物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五高中
张玉霞 女 1957年9月25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文渠乡中心校中学
翁德生 男 1951年10月12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文渠乡中心校
孙君朝 男 1968年3月16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文渠乡中心校
马高庆 男 1953年2月15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文渠乡中心校中学
路杰 男 1970年5月2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文渠乡中心校
刘东平 女 1956年9月2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中心校
邓巧玉 男 1954年6月21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薛学林 男 1963年7月5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中心校
赵胜才 男 1957年10月8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中心校本部(中学)
丁心建 男 1957年5月7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闫振悦 男 1954年5月14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中心校
李建新 男 1953年2月2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中心校
王春 男 1966年3月21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湍河中心校本部(中学)
景泽琴 女 1958年10月25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体育学校
孟庆霞 女 1964年9月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陶营乡中心学校
孙君祥 男 1954年3月9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陶营乡中心校中学
李成怀 男 1968年11月13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陶营乡中心学校
刘明茹 女 1954年12月10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陶营乡中心校中学
朱德傲 男 1962年2月20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十林中心校中学
杨青山 男 1966年12月18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十林镇中心校初中部
张子哲 男 1958年12月24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十林镇中心校初中部
赵卫 男 1967年6月1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十林镇中心校
吕红朝 男 1970年9月22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十林镇中心校初中部
王红晓 女 1972年5月4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十林镇中心校
陈顺召 男 1958年2月28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十林镇中心校初中部
鲁丰朝 男 1954年2月3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桑庄中心学校校本部
杨文宇 男 1970年10月3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桑庄镇中心校校本部
张超 男 1971年9月15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桑庄二初中
张秀银 女 1955年12月25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桑庄二初中
胡庆清 男 1968年2月22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三高中
梁静 女 1970年12月17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三高中
盛宗平 女 1962年10月2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三高中
张强 男 1972年8月13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彭桥镇中心校中学
靳国昌 男 1958年7月1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彭桥镇中心校中学
井自三 男 1961年7月1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彭桥镇中心校中学
田智勇 男 1958年12月2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彭桥镇中心校中学
彭富琴 女 1954年12月26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彭桥镇一初中
陈平安 男 1953年2月1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裴营乡中心学校
丁心德 男 1957年2月15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裴营乡中心学校初中
王玉霞 女 1957年1月27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裴营乡中心学校初中
鞠速良 男 1966年4月2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裴营乡中心学校初中
王如罡 男 1963年3月1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裴营乡中心学校
李荣建 男 1969年11月20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裴营乡中心学校初中
刘合仁 男 1969年10月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罗庄镇中心校
黄朝阁 男 1955年10月16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罗庄中心校中学
刘廷玉 男 1958年3月20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罗庄中心校中学
周振祥 男 1956年12月1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罗庄镇中心校
孙花丛 女 1955年8月1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罗庄镇中心校
周书先 女 1956年1月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罗庄镇中心校
尹永红 女 1966年2月10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罗庄镇中心校中学
石红珍 女 1968年8月22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聋哑学校 中学
赵玉萍 女 1960年9月7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龙堰乡中心学校
闻正斌 男 1967年1月5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龙堰乡中心学校
惠书信 女 1968年4月25日 生物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龙堰乡中心学校
赵征 女 1957年4月21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龙堰乡中心学校
李荣太 男 1957年7月6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中心学校中学
邢德录 男 1957年2月16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学校中学
刘海武 男 1953年9月4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学校中学
周荣伟 男 1966年10月3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学校
李生亮 男 1952年7月15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学校
王翠英 女 1956年10月1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学校中学
杜建长 男 1960年6月26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校中学
王文安 男 1954年10月15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学校
李文孝 男 1957年8月15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刘集镇中心学校
杨秀杰 女 1957年10月2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林扒镇中心学校
胡云学 男 1956年12月13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林扒镇中心学校中学
张万富 男 1953年3月6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九龙乡中心学校中学
滕道杰1987 男 1967年1月4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九龙乡中心学校中学
沈云侠 女 1962年7月15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教育局电大工作站
梅秀山 男 1958年6月29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教育局成人教研室
李登 男 1972年11月1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汲滩镇中心校
袁书芬 女 1954年3月15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花洲成人学校
索惠莹 女 1970年8月4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花洲成人学校
盛显鹏 男 1951年10月4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古城中心校中学
李荣倜 男 1957年7月1日 职业技术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古城中心校中学
李冬英 女 1954年12月14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构林镇中心校
王晓音 男 1957年4月6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构林镇中心校
王景会 男 1968年5月6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构林镇中心校初中
李光文 男 1955年8月8日 生物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构林镇中心校初中
王剑英 男 1960年4月10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构林镇中心校初中
冯玉雪 男 1963年1月14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构林镇中心校初中
周永俊 男 1957年11月9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构林镇中心校初中
朱金平 女 1958年8月18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高集乡中心校
苏涛 男 1972年12月30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高集中心校中学
翁德汉 男 1956年3月1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高集中心校中学
王正龙 男 1957年5月1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二高中
王书林 男 1966年7月23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二高中
周炳 男 1965年7月6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二高中
耿青 男 1964年4月30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二高中
丁弢 男 1966年4月26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二高中
王书阳 男 1967年6月18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二高中
薛和青 男 1967年11月2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二高中
岁喜梅 女 1956年10月26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都司镇中心学校
郭书君 男 1971年10月2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都司镇中心校校本部
张印 男 1969年5月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都司镇中心学校
韩松 男 1966年11月4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周香存 男 1963年10月20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任文学 男 1968年3月1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吴定嘉 男 1962年8月2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唐淑慧 女 1967年3月20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范永惠 女 1968年11月2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杜玉敏 女 1968年7月19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王富立 男 1967年11月1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之一高级中学校
刘冬梅 女 1965年12月10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第四高级中学
绳宇光 男 1964年11月19日 生物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第四高级中学
陈丰年 男 1959年12月22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第四高级中学
薛显忠 男 1962年8月27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第四高级中学校
王达杰 男 1962年12月25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第四高级中学校
华建阁 女 1955年1月10日 生物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一初中
李冬梅 女 1964年11月22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一初中
李文 女 1955年5月15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之一初级中学校
武林 女 1969年5月1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五初中
杨小珍 女 1964年11月2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五初中
郭晓丽 女 1966年3月10日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五初中
魏国芬 女 1965年3月23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五初中
贺爱芝 女 1956年7月7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三初中
齐树文 女 1965年10月10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三初中
马蓬勃 男 1959年12月12日 物理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六初中
杨传京 男 1963年7月15日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二初中
常世勤 男 1962年8月8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二初中
冯春风 女 1964年1月17日 历史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城区第四初级中学
单元斌 男 1957年4月22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白牛乡中心学校中学
陈祖源 男 1969年12月11日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白牛乡中心学校中学
宁香兰 女 1955年12月5日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白牛乡中心学校
丁君荣 女 1958年3月6日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邓州市杏山中心校中学
2oll6河南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2oll6河南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具有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系统担任过1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进行过学科循环教学或担任过毕业班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工作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2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任务。(1)中学教师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20课时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不少于200课时小学教师不少于400课时班主任不少于180课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的(2)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校级领导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3)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3教学基本功扎实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学原则和教学 *** 并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教学效果优良任现职以来至少1年为优秀。讲授过校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等获得良好以上等次。
4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工作需要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5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课程改革实验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
我今年6月份实习,想知道河南电力医院怎么样?
河南电力医院始建于1980年,是一所国家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省、市、区和河南电力系统医保、120急救 *** 定点医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南路14号。医院占地面积4.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担负着河南省电力系统职工、家属和郑州市社区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医院拥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中型医疗设备,如:磁共振、全身CT、彩超、大型X光机、腹腔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多导生理记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体外碎石机、血透机等现代诊断和治疗设备,使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烧伤(电烧伤)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老年病是医院发展的重点专科。体外碎石、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断指(趾)再植、骨关节置换术、脑血栓和脑出血的综合治疗等一批高难技术项目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8名,高级职称57名,中级职称118名,初级职称103名。开设床位300张。医院开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麻醉科、门诊部、急诊科、药剂科、检验科、特检科、理疗科、放射科等21个临床科室。建立了烧伤整形、普外、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皮肤、中医等十五个临床专业组。1998年医院内计算机 *** 管理系统开通,使医院在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建院以来,医院累计投资数千万元先后修建了普通病房楼、门诊大楼、干部病房、供应室、制剂室、影像楼、职工宿舍楼等医院配套基础设施。1998年以来医院相继投资500万元重新改造了旧病区,2004年医院投资1600多万元新建了8500平方米的新门诊大楼等医疗服务设施。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降低医疗费用、开设无假日门诊、专家门诊和绿色通道等多项服务设施,为就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医院重点投入特色专科的发展,使医院的体外碎石、人工起搏器植入术、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断指(趾)再植、关节置换术、介入治疗、胃肠镜检查治疗、脑血栓和脑出血、心血管疑难病症的综合治疗等一批高难技术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二十多年来,医院始终如一地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大力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医院先后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国家爱婴医院”,被河南省授予“文明单位”、“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郑州市授予“防治非典先进单位”、“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先进单位”、“双拥先进单位”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被河南省电力公司授予“双文明单位”和“防治非典先进单位”等。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位于郑州市汝河路12号。始建于1986年,1991年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基础上与市泌尿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为市级非营利性医院,也是省内唯一的以诊治心血管病和泌尿系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开设病床150张,医院现有职工30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6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30余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名,博士2名。医院是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医院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之路,坚持“科技兴院、以人为本”的办院宗旨,抓质量、树形象、创品牌、增效益,专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日益.鲜明的心肾专科医疗特色。1995年2月以来,先后被郑州市卫生局确定为“郑州市心胸外科治疗中心”、“郑州市肾移植及血液净化中心”、“郑州市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朱晓东教授为名誉院长、技术顾问。并先后聘请加拿大海洋心脏中心萨利文教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等一批著名专家,担任医院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邀请加、法、德、印等国专家来院讲学、进行手术演示,广泛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并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技术,给医院专科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医院拥有省内一流的超净层流手术间、先进的心导管室、血液透析室、ICU和CCU病房,专科技术水平居省级先进行列。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新医院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大街南段,航海体育场东侧。新医院总设计病床800张,其中一期完成开设病床600张。新院将于2009年开诊,形成以心肾专科为特色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努力构建环保、绿色、和谐医院,向社会提供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现是中国红十字会和民政部中国社工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发起的旨在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的公益活动:胡大一爱心工程、爱心助医活动的定点协作医院,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提供4000—5000元/例的医疗费用资助。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历史悠久,现座落在市中心的解放路81号,东邻二七广场,南依火车站,郑州“120”急救中心设在该院。医院现有职工646人,专业技术人员45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0人,中级职称190人,设临床医技科室42个,开放病床500张,固定资产5120万元,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会“二级甲等”医院。
因职称推荐落选,焦作女教师状告教育局,老师的职称之痛到底有多深?
因为职称推荐落选,焦作河南职称杨的一名女教师状告教育局。
近日,在河南焦作河南职称杨的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因为评选老师的职称问题不公平,将当地的教育局告上了法院。
事情的开始是中学女教师(姚老师),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控诉学校高级职称评选不公平的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姚老师提到她所在的学校有六个高级教师的指标名额,在经历了学校繁琐的评选流程之后,姚老师最终取得了个人积分第二名,但最后却遗憾落选。在评选中,个人积分排名第16的竞争对手却通过各种各样的投票顺利竞选,最后夺得了六个高级教师指标之一。
对于学校这样的结果,姚老师表示很不甘心,也无法理解,在对此向校领导反映后得到的答复是河南职称杨:姚老师,不会搞人际关系,所以大家不投他的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姚老师一直将教育学生作为首要目标,因为不会搞人际关系而遗憾落选高级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这点,姚老师对此很不理解,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把能否教育好学生作为首要条件,但最后搞好人际关系却成为决定性条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杨老师的遭遇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共鸣,很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姚老师向教育局提交了状告学校评选职称存在问题的申诉书,在提交了申诉书后,调查组积极开始调查,并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的结果称,学校在评选高级教师职称的过程中,并没有违规行为。
面对这种结果,姚老师表示无法接受,思虑再三后,一纸诉状将当地的教育局给告到了法院,但依旧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姚老师迄今为止,已经是一名从业24年的老教师了,此次与学校教育局撕破脸不计后果的举动,可能会给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就人情世故方面来讲,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无非就是鱼死网破,甚至自损一千。但是除去那一份理智,还有一份血性,面对背后的种种无奈,她敢奋起反抗,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姚老师并不是之一次参与高级职称的评审,据了解,已经参加有八年了,每一次都认真准备,却又一次一次的败兴而归,差在实力上还能理解,但偏偏差在人际交往中,让人很无奈。
河南省之一个会计学博士是谁
之一部会计核算行政规章 1950 年 3 月 3 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这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之一部行政规章。条例规定:设立中央金库,各级金库均由中国人民银行 *** ,一切国家财政收入均由经收机关按照规定期限全额交纳同级金库,除特别有规定者外,不得坐支及自行保管;金库款的支配权属于财政部,各级金库间存款的运解调度权属于中央总金库。 3 月 25 日,财政部制订了《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草案)》并通知试行。《细则》对收解款项手续,支拨款手续,会计科目,账簿,报告制度,往来项目的处理等作了详细规定。 1952 年 12 月 22 日,财政部正式发出《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对款项入库报解处理程序、库存收发手续等作了详细规定。
之一部统一会计制度 1950 年 3 月 9 日,中财委发布《关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现在各企业会计制度十分混乱,要求财政部设置专门机构统一审查。 4 月 25 日,财政部根据训令的要求成立了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一个月后,重工业部首先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结构统一会计制度》,并于 7 月 1 日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之一部会计制度。尔后又有铁道部,邮电部,贸易部,卫生部,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以及出版总署等共计拟定了 22 个会计制度草案。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执行有效地规范了各类企业的会计行为,在会计核算方面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从而为 1953 年我国国民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以及步入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创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以后会计制度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之一次清产核资登记 1951 年 6 月 1 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 223.6 亿元,净值 158.9 亿元,流动资金 15 亿元。
之一次实施复式记账法 1964 年,我国首创并试点推行增减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 *** 的一种。会计核算中,用“增”、“减”为记账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采用这种记账 *** ,要把全部账户固定地划分为两类: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根据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凡一项经济业务只引起资产类账户或权益类账户内部变动时,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分别记增加和减少,即“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凡一项经济业务同时引起资产类账户和权益账户的增减变动时,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中都记增加或减少,既“异类账户,同增同减”。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后期这种 *** 被广泛使用。
之一部会计法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我国之一部会计法。 1981 年 6 月,财政部发出通知,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起草小组。 1982 年 8 月 7 日至 16 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四川乐山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1983 年 2 月 24 日,财政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上报国务院审议,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讨论和反复修改,于 1985 年 1 月 2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共六章三十一条,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从此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1993 年 12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局部修订。
之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随着近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日益兴起,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自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于 1997 年发布了之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这一准则的发布拉开了以后一系列具体准则相继出台的序幕。
会计管理
之一个国家更高会计管理机构 1949 年 12 月 12 日,中央人民 *** 在财政部设立了会计制度处; 1950 年 9 月将该处改设为会计制度司,由该机构承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制度的任务。由此之一次建立起我国国家更高会计管理机构。
之一次规定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在修订 1963 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的基础上,国务院于 1978 年 9 月 12 日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该条例之一次规定了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之一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992 年3月21日,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联合颁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制度,并于当年 11 月首次组织了全国的统一考试。 152 万会计人员参加了该次考试。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之一次规定以考试来决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
会计出版物
之一本全国性月刊 《新会计》是我国之一本全国性的会计月刊,由会计名家杨纪琬创建并担任主编, 1951 年 1 月创刊。财政部副部长王绍鏊为月刊题写刊名。中国人民大学邢宗江、黄寿宸两位同志在《新会计》月刊创刊号上发表《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一文,认为会计是监督和管理物质生产过程的 *** 并同时提出了会计具有阶级性的观点。从第三期开始,《新会计》系统介绍了苏联的会计知识,该期译载了苏联财政干部教育局审订的教科书《苏联会计学教程》。以后各期陆续发表了关于当时会计学界最新动向的文章。该刊“发刊词”提出的办刊方向是:苏联会计经验介绍, *** 会计法规传达,为编著会计教材做准备,展开会计专门问题的研讨,给大众会计学习以辅导,对实际会计疑难问题作详细解答等。
之一部会计史稿 我国之一部会计史稿是郭道扬教授编撰的《中国会计史稿》( 1982 年 11 月 8 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郭道扬,中南财经大学教授。 1994 年被批准为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国际会计师学家协会学术委员、美国《会计咨询》杂志编委。《中国会计史稿》分上中下三册,八十三万余言,考察了中国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会计学发展情况,内容翔实全面,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填补空白的专著。该书多次参加国际书展, 1995 年被评为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之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 1983 年 10 月 30 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成本管理手册》一书,这是我国之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该书由中国成本研究会组织国内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经过两年的紧张工作编写而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许毅担任主编,杨纪琬、王振之任副主编。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成本管理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之一部会计理论文献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是由中国会计学会提议,著名会计学专家主持摘编, 2002 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之一部会计理论文献,它填补了我国会计理论专著的空白。这本书从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特殊业务会计与会计创新等六个领域进行了汇集摘编,囊括了会计理论的各项基本内容;各卷卷末均按时间顺序将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列入索引。为便于读者查阅,作者还将书籍和文章分开列示。作为会计研究资料,其收录材料之广泛、选材之精湛、条理之清晰、思想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会计理论界对这部文献的评价是:它的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对我国会计研究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之一家财会领域的专业报纸:《财会时报》 《财会时报》由财务会计工作的领路人 CFO 的全国性组织———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指导创办。该报创刊于 2003 年 2 月,是国内平面媒体中之一份面向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类报纸。《财会时报》立足于财务会计专业领域,密切关注国内外业内最新动态、重大事件和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提供新闻和相关背景的综合分析报道,发布最新政策法规,并将以专刊形势刊出会计职称考试和 CPA 资格考试的常年性辅导等。《财会时报》以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探讨并寻求个性化的财务现代化解决方案。它力求倡导一种客观、真实、健康的财会文化,确立自身作为一家专业媒体的公信力。该报自发行以来,受到读者及业内的广泛好评。
会计组织
之一个会计学会 上海会计学会是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于改革开放后一手创建的。 1924 年潘序伦从美国学成归国后,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主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和教授等职,并于 1927 年创办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革开放后,潘序伦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成立了全国之一个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现为上海会计界的重要组织,很多会计名家都是上海会计学会理事。
会计教育
我国之一所会计学校 著名会计师潘序伦 20 年代在上海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是我国之一所会计学校。 1928 年,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潘序伦,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创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潘序伦先生同时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准则。该学校的建立对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7 年,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为潘序伦先生塑造了我国之一尊会计学者的铜像。
之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前身是会计系,最初设立于 1952 年, 1981 年恢复系级建制, 1995 年 12 月经财政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全国之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该学院于 1981 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 年起设立博士点。
之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 2000 年 9 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我国之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之一(另一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院的主要优势是:一、会计学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研究成果显著;二、研究队伍实力较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三、与实际部门关系密切,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图书资料和硬件设施好。
会计界盛会
之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和会计会议 1951 年 11 月 1 日至 24 日,财政部召开了之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会议针对当时中国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责不清的现状,在会计方面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修订了各种国营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以适应贯彻经济核算制的要求。其中包括,国营企业编送决算报告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统一报表格式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提缴利润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二、会计主管人员职务权利责任暂行条例草案;三、会计,统计,计划的联系和分工问题。这次会议对当时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办法。
之一次会计学术理论界的盛会 1979 年 12 月 26 日至 1980 年 1 月 6 日,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会计学术理论界的之一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学术界之一次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概念,与会代表对会计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一、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和会计职能问题;二、会计管理和经济效果、经济核算制的关系;三、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问题;四、关于建立我国会计体系的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国会计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之一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成员,王丙乾任会长,段云为名誉会长,赵全熔、潘序伦为顾问。大会同时决定创办我国之一本会计理论研究刊物《会计研究》( 1980 年 3 月 31 日创刊)。
注册会计师
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由上海市财政局批准,于 1981 年 1 月成立的,其创建人原为中国会计界泰斗潘序伦先生。此系建国以来之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1998 年底,按财政部、中国 *** 的有关要求,该所正式改制更名为“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之一个注册会计师协会 1988 年 11 月 15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北京成立。其时杨纪琬任会长,顾树桢任副会长;谢明为名誉会长,李文杰、娄而行、顾福估为顾问。
之一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1991 年 12 月 7 日,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的主持下,举行了全国首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之一批中外合资的会计师事务所 1992 年 7 月,经财政部批准,安达信华强、毕马威华振、安永华明等三家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
会计“人物”
之一位会计学博士后 王光远, 1962 年出生于河北邯郸, 198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 1987 年和 1993 年在中南财经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3 年 8 月被录取为我国首批文科博士后研究学者,并成为我国之一位会计学博士后。王光远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会计系主任、福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集美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之一位会计学博士 林志军, 1986 年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获得我国之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专家葛家澍教授。林志军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香港国际会计学会理事会副主席。
之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曲晓辉, 1989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并获会计学博士学位。她现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及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会计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
之一位审计学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若山教授,于 1989 年获得审计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培养的之一位审计学博士。李若山教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出版专项教材等 15 本。除会计及审计理论之外,李若山还对上市公司的案例及证券与法律关系有独到见解,被公认为案例研究专家。
之一位获得 CIA 全球状元的华人 李艳华女士在 2001 年国际 CIA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中以全球更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 William Smith 奖的更高奖项——金奖,成为自 1974 年 CIA 开考以来获此殊荣的之一位中国人。
李艳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在国家审计署工作十二年,其间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多个国家级的大型审计项目。 1996 年她加盟泰康人寿后,先后担任财务部总经理和稽核总监,参与了泰康人寿一系列国际化经营活动和重大项目,如业界首家申请信用评级等。在聘请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公司进行三年审计、聘请德勤会计公司为公司做整体评估、完成海外募股等一系列规范化、与国际接轨的项目运作过程中,李艳华熟悉掌握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 *** ,尤其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能。自大学毕业以后,李艳华一直工作在审计领域,从 *** 审计到内部审计,无论在实践抑或理论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李艳华作为北京代表团中唯一一位来自金融保险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之一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 ACCA 会长 *** 安 在 2003 年 5 月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简称 ACCA) 理事会年会上,生于香港的华人 *** 安先生当选为 ACCA 全球会长。他是自 1904 年 ACCA 成立以来的首位非欧洲籍会长,也是首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他将于今年 11 月起领导 ACCA 这个世界上规模更大、发展最快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
*** 安于 1974 年修读香港理工学院会计高级文凭课程,毕业后赴英国修读工商管理硕士, 1979 年回香港加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并于 1993 年成为合伙人。
其 他
之一尊会计学者纪念铜像 1987 年,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中国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潘序伦先生的铜像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落成。潘序伦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他出身书香门第, 1921 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哈佛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及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学成回国。 1927 年在上海创办“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941 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账册报表。后发起成立了上海会计学会和新中国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1985 年冬因病去世。
之一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1989 年 4 月,中国会计学会和华人世界社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持续一年多时间,参赛人员 260 多万,对于普及和宣传会计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之一个会计领域奖学金 2002 年 2 月 10 日,中国会计领域的之一个奖学金——“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