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省正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
正高40%以内。根据查询百科大全相关资料得知,2022河南省正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是正高40%以内。2022年度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原则上控制在正高40%以内(申报材料复核合格参评基数x40%,小数点后去尾数)副高55%以内(申报材料复核合格参评基数x55%。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到底有多难?
首先之一难就在于职称评选的论文难,发表的文章需要在知网上能查到,就这一步就难倒了不少人。因为准备材料就需要反复多次的修改,修改后就需要反复上传,而大家平时的教学任务都很重,每天并没有多少时间精力去准备这个。
其次第二难的地方就是证书难,想职称评选没有证书是不可以的。因为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这些认定,都是作为参评职称的业绩条件,而普通教师和中层干部相比,普通教师普遍处于劣势。但这些都不是评职称里最难的,最难的是接下来要说的。
最难的是指标难,每年的职称名额都特别紧张,当你觉得你一切都准备就绪,所有条件都符合的时候,才发现晋升职称的名额远远少于符合条件的人。每到职称评定季,每个学校会拿到上级给分的晋级指标。三五个人竞争一个晋级指标都是常态,有的时候甚至可能二十几个人竞争一个晋级指标。还有的学校,需要等年纪大的教师退休,才能有名额。优秀的教师很多,但职称名额却很少,在等名额的这个过程中,就让不少老师倍感焦虑。
所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许多优秀的教师只能望职称兴叹。但是教育部目前发布工作要点,其中就指出了,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希望改革尽快落地,让教师的职业发展更有希望!
河南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2022
2022河南省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学历、资历条件(满足一条即可)
1、具备博士学位,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2、研究生毕业或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3年以上,或者聘任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聘任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4、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任教,聘任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5、具备中等师范学历,在幼儿园、小学任教,聘任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聘任年限达到相应要求,但所学专业与申报的外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6个特殊专业不符;或不具备规定学历,聘任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可破格申报。
河南职称2022年评审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高级会计师为什么评审很难?
不难。郑州论文大学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总结的职称评审愚蠢行为:背离评审条件
大道至简。评审思路简单:对照评审条件找差距。委托论文更简单:收刊物、付款、完了。
但每年都有1%-3%的论文学员(全部是大龄底层愚蠢贫穷女性),背离最重要、最关键的评审条件。反而在评审条件之外的小事上计较,自造问题、自寻烦恼、搬石砸脚、挖坑自进。这就是职称评审愚蠢行为(背离评审条件)。我指导发表论文15年,指导学员200人以上。发现两个基本规律:
规律一:凡是熟人或老学员介绍的、又要求0预付(承诺收到刊物再付款)的新学员,都是收到刊物后耍赖、拖欠。200名学员中出现4人,占2%:L晓H(原文是姓名,下同)、F向Q等。L晓H收到刊物后耍赖,F向Q收到刊物几个月后“忙的连微信付款的时间也没有”。他们这样搞的结果,就是断本单位后来学员的路,这就是我秒拒DXM的原因。还想干这事?不可能了。
规律二:凡是不知道抓关键(评审条件)、委托后反悔、不懂还干涉、评审前没事找事、把好事搞坏的,都是大龄底层愚蠢贫穷女性。200多名学员中出现6人。占3%。这种人是祸害、四害:一害自己,HL华已经5年评审不合格。人生有几个5年?二害同事,断了本单位后来学员发表权威刊物的路。三害编辑,浪费编辑半年的时间。四害我,浪费我半年精力。根本原因是:这种人缺乏高层思维、全局观念,没有识人用人能力和判断能力,不知道轻重缓急,不懂最重要的评审条件,再简单的事也会搞复杂、再好的机会也不知道珍惜、更抓不住,一生只会没事找事、计较小事。扒粪堆的鸡子上不了麦草垛。
(一)是女性。没有一个男性干这事。
(二)是大龄女性。没有一个年轻女性干这事。
(三)是底层女性。没有一个中高层女性干这事。成为底层、中层、高层的根本原因是:对同一件事,思路、行动、结果不同。人由此分成三六九等。
(四)贫穷。愚蠢导致贫穷(老底层),贫穷(老底层)导致愚蠢,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五)愚蠢。表现为:
1.颠倒黑白。学报编辑审稿半年、决定发表了,HL华一句颠倒黑白的话把好事搞坏“学报名称不好听、季刊不如月刊、评审无效”。她这一句话不仅让编辑和我半年的努力白费,也害了她自己和同事。编辑把她列入黑名单并通知期刊联盟,她以后再难发表。期刊联盟特别是学报不再接受她单位的论文,也害了同事。她5年评审不合格。她不穷,谁穷?她不烂在单位更底层,谁烂?你现在就问任何一个论文老师:能否在学报发表?你很难找到。学报是标准的学术刊物,是最权威的。
2.抓小放大。论文学员WYH收到刊物后开始研究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是否用错、那个字是否用错”?结果评审不合格后问我“是否还要业绩”?她就愚蠢到这种程度。她不穷,谁穷?她不烂在单位更底层,谁烂?
3.班门弄斧。外行指导内行,合作必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