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网站能查询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证书的真伪
五、任职资格证书网上查询验证问题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有关职称信息备案工作的通知》(豫职改办[2007]1号)的要求,通过评审、初聘、直接认定、资格确认、考试等各种方式取得的高、中级资格证书都要通过“河南职称网”进行网上查询认证,未进入职称数据库的一律不予认可。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本地、本单位高、中级资格证书的备案工作。
你的证书为初级,所以在网上查不到的。如是中级、高级在河南职称网上能查到。希望能帮到你。
河南专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录平台看视频没答题
一、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登录入口:
账号:身份证,密码:自定义
支持热线:400-9699-636
用于学时申报查询服务
二、河南专技在线登录入口:
账号:身份证,密码:自定义
服务热线:400-8370-611
三、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公社登录入口:
账号:手机号、用户名、邮箱,密码:自定义
服务热线:400-8757-650
四、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登录入口:
账号:用户名、身份证,密码:自定义
服务热线:4006520666
五、河南专技学习网登录入口:
账号:身份证:密码:自定义
服务热线:4000968823
六、河南专技人员专业课培训平台登录入口 :
账号:身份证,密码:自定义
服务热线:400-837-0611
七、周口市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登录入口:
账号:用户名,密码:自定义
服务热线:4001501519
八、郑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登录入口:
九、河南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 *** 培训平台:
()
学习内容:2018-2021年度专技人员经济类培训班
2021年河南公需科目学习内容:
必修课主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四史”教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乡村振兴等方面内容;公需科目选修课主要围绕科技前沿、经济热点、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内容;
2021年河南专业科目学习内容:
专业科目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 *** 为主要内容,由行业主管部门和继续教育基地根据行业特点及专业发展需要确定专业课程并组织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举办各类公益性继续教育活动。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作用: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和《2019-2022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使用、评聘、晋升、考核相衔接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申报享受 *** 特殊津贴人员、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人选的基本条件之一;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和岗位聘任(聘用)、工作考核、职业注册、申请各种奖项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河南专技在线继续教育登录入口:http://gsxzjgzw.ghlearning.com/
河南专技在线继续教育登录入口河南专技职称工作网: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省管国有企业,省行业协会(学会),省级继续教育基地:
为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推动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现就做好全省继续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工作河南专技职称工作网的组织指导
调整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成员,召开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座谈会,听取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实施的重点工作。举办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成员专题研修班,认真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贯彻落实******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
二、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拓展和完善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继续教育基地建立继续教育 *** 培训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 *** 远程教育,形成开放式的继续教育 *** ,为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充分发挥“12333”人社咨询服务专用 *** 功能,推进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尽快开通各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2333 *** 政策咨询服务,做好与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原热线 *** 400—9699—636的对接和过渡工作。开通“河南省继续教育”微信公众号,做好继续教育信息宣传和政策解读。
三、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学习安排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0学时/每年(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4学时/每年),专业课不少于60学时/每年。
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必修课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专题系列课程,“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专题系列课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专题系列课程。公需科目选修课程主要围绕科技前沿、经济热点、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由远程 *** 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供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学。
专业科目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继续教育基地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发展需要确定科目内容并组织实施,鼓励和支持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专业课程远程 *** 化培训。
继续教育学习分为面授培训和 *** 学习两种形式,以 *** 学习为主,面授方式为辅,缓解工学矛盾。专业技术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当年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并及时通过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教育服务窗口”申报学时。
四、组织实施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
充分发挥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力争承办5—7期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选派26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赴省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进修培训;举办15期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培养培训1500名左右高层次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各地各行部门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力争培养培训各类紧缺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0万人次。
各承办单位要按照《河南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管理办法》,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确保研修质量。查阅相关文件及下载表格可登录“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网址:)”。
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
按照《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考核评估办法(试行)》要求,开展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综合评估考核和申报认证工作。举办继续教育基地负责人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的业务指导,促进基地间的横向交流,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各省级继续教育基地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培训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培训计划,向社会公开继续教育的范围、内容、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培训并建立教学档案,确保年度培训人数不少于1500人次。查阅基地年度培训计划可登录“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网址:)”。
六、落实好继续教育成果使用有关规定
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和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继续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申报享受 *** 特殊津贴人员、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人选的基本条件之一,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和岗位聘任(聘用)、工作考核、职业注册、申请各种奖项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自起,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未按规定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时,不得参与当年度单位评先评优,企业及社团组织应参照执行。
七、加强继续教育 *** 培训平台的规范管理
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 *** 培训,应当按照基地管理层级逐级申报,基地须填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 学习平台备案登记表》,经省行业主管部门核准资格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专业课 *** 培训平台按照“谁核准、谁负责”的原则,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 *** 培训平台的课程内容、课件质量、收费标准及依据严格把关,确保继续教育培训效果。
八、有关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和各级继续教育基地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原则,加强沟通协调,扩大宣传引导,形成工作合力。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行业和基地积极性,发布年度公需科目指南,统筹协调抓好工作落实;行业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本级、本行业继续教育的规划制定、专业科目培训、 *** 培训平台建设,根据行业特点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及时制定发布有针对性的专业科目及学习指南, 组织实施好行业继续教育工作;各级基地要做好继续教育课程研发、培训、登记等工作。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确保我省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紧缺骨干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落到实处。
(二)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继续教育成果使用有关规定,建立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使用、评聘、晋升、考核相衔接的激励机制。要大力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学习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时间,严格落实条例规定的“事业、企业单位继续教育经费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
(三)高级研修项目是贯彻落实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各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计划完成研修任务,不得随意变更调整研修选题、内容、对象、举办时间和地点。每期重点类研修项目由我厅资助经费8万元,主要用于研修项目的专家授课、食宿费、场地费、资料费等,除往返交通费由学员承担外,不得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研修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举办公益性继续教育活动。 ;
河南专技在线登录入口:http://hnzj.ghlearning.com/
河南专技在线登录入口:
4月11日,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指出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这个首要任务,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聚焦各级档案部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档案事业发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生动实践,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为做好******档案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具体要做好十项宣传工作任务。
一、要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向纵深发展。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着力在深化消化转化上下功夫,推动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科学体系和实践要求,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扎实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教育。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配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围绕礼赞新中国、奋进******加强主题宣传,从档案工作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中国 *** 故事、故事,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三、要利用档案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围绕党史国史军史宣传教育推出一批高质量档案文化产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培育;配合全党主题教育,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继续办好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以及各类专题档案展览;继续推进《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程,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进一步强化各级综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用好用活档案资源,吸引更多群众走进档案馆,让观众有收获、受启迪;办好党性教育主题教室,服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高度警惕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模糊认识和不良现象,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善于利用档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言论。
四、要深入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教育。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提高依法管档治档的意识和能力;及时跟进档案法规标准立改废工作进度,做好新颁布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宣传解读与教育培训,推动档案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
五、要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快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大力宣传各级档案部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民生、服务人民群众的创新做法;大力宣传各级档案部门推进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世界记忆中国国家名录”申报评定等重点工作的有益经验。
六、要着力做好档案安全宣传教育。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档案安全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安全事故教训,解读档案安全规章制度,普及档案安全工作常识,提高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
七、要充分展现档案人的时代风采。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配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光荣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各级档案部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经验做法。
八、要做好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新中国的记忆”为主题,通过主题征文、专题展览、学术研讨、业务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作用,增强公众档案意识。
九、要加强档案宣传队伍建设。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入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推动档案宣传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强化档案宣传人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培育良好职业素养,严明宣传工作纪律规矩。
十、要严格档案宣传阵地管理。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档案开放利用、编研出版、宣传展览等从严审核,对档案系统的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从严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认真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档案报刊、网站及“两微一端”管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档案宣传出版单位党的各项建设。
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入口地址
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入口地址: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 *** 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 *** 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豫办〔2017〕5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和用人自 *** ,现就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进高校全面开展自主评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改革目标
落实高校用人自 *** ,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高校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推进高校全面开展自主评审。建立个人自主申报、高校自主评聘、 *** 指导监督的职称制度,形成高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淡化资格,强化聘任,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持续推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释放和激发高校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内容
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限,高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自主制定评价标准、自主组织评审、自主发文办证、自主考核聘任,实现用人单位人才评价和使用的有机结合。 *** 部门不再组织评审、不再审批评审结果、不再制发任职文件、不再办理资格证书,改为事中监督、事后备案管理。
三、实施范围
(一)从2017年起,向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下放高校教师、实验技术等主辅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权限。
省辖市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参照高校教师进行职称评审的单位,按照本通知执行。
(二)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校,以及自主评审高校中暂不具备评审条件的系列(专业),可采取高校之间联合评审、外聘专家、委托其他高校或相关评审委员会评审的方式进行。实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须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按照学校自主评聘要求执行。
自主评审高校委托相关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人员,与本校自主评审人员一样, *** 部门不再审批评审结果和发文办证,由委托高校依据评审结果自主聘任。
(三)按照人才评价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高校中实行人事 *** 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高校推荐、人事档案存放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自主择业 *** 干部管理服务经办机构审核档案后,参加所在高校的自主评审或委托评审。
四、完善评价标准
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标准。学校标准原则上不低于省基本标准的水平要求。自主评审高校也可直接使用省基本标准开展评审工作。
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的激励导向,突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实际贡献以及学术能力、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决策、科学普及等方面的贡献。
坚持把师德放在教师职称评价的首位,完善师德评价考核办法,将师德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对师德失范实行“零容忍”,对弄虚作假、学术不端实行“一票否决”。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完善教学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提高教学业绩在评价标准中的权重。引导教师主动服务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和代表作匿名外审制度,重点考察成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潜心研究,遏制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
五、组建评审委员会
高校要按照有关政策组建评审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和评审范围,规范评审程序,完善评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一般由25人以上组成,出席评审会议不少于17人。担任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员,须在本专业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3年;担任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员,须在本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3年,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
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一般由21人以上组成,出席评审会议不少于13人。担任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员,须在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3年,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
评审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下设若干学科评议组,每个学科评议组专家不少于3人。
高一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可评审本系列同级及以下层级职称。
高校组建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须按照管理权限,经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核准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备案。
六、建立评审专家库
高校要按照有关政策建立本校职称评审专家库,严格入库条件,加强监督管理,适时动态调整。
同步建立完善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为高校开展自主评审提供备选专家,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应于每年6月底前,将学校推荐的省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系列高级职称专家库人员名单按照管理权限报备。
七、开展自主评审
(一)制定实施方案。高校应根据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在备案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额内,制定学校自主评审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包括岗位设置情况、未来3年职称评聘计划、评审委员会组建、评价标准、评审办法、评审程序、评审纪律、投诉监督机制、任期考核办法等。实施方案经学校相关程序审议通过后,按照管理权限,经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核准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备案。实施方案相关事项未发生变化的,无需每年重复报备;相关事项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备。
民办高校开展自主评审不受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
(二)规范评聘程序。高校自主评审工作要按照我省“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相结合的推荐办法和评审工作规则执行。坚持方案公开、岗位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1.制定年度方案。根据学校自主评审实施方案和未来3年职称评聘计划,在保证重点、保证质量、预留一定发展空间的前提下,制定年度评审工作方案,包括年度评聘计划、岗位职数、评审系列和专业、评审方式、受理材料要求、评审时间等,经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核准,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备案后开展评审工作。
2.个人申报。根据评价标准和岗位条件,个人自主申报。个人申请的岗位在一个聘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
3.材料公示。学校应将申报人的评审材料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开展示。
4.院系(部门)推荐。按照人岗相适原则,院系(部门)根据不同岗位要求,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对申报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操守、教学科研水平、工作实绩、履职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并对个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审核把关,提出推荐意见。
5.专家评审。从学校或全省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建评审委员会,依据评审工作规则进行评审。根据工作需要,可聘请一定比例的校外专家,也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系列(专业)特点,评审工作可采用同行专家评议、面试答辩、考评结合、实践操作、考核认定等多种评价方式。评审工作要向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对业绩贡献特别突出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可破格或越级申报评审,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结果公示。评审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7.学校聘任。评审通过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按有关规定,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颁发聘书。在聘期内按所聘岗位确定相应工资等待遇。
(三)评审结果备案。高校在评审结果公布后1个月内,按照管理权限,将高、中级职称评审结果和评审工作总结经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核准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备案,并纳入全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
(四)自主评审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省内高校或其他单位流动,转入单位可按照单位标准和岗位要求自主聘任,也可要求其重新评审或同级转评。外省、中央驻豫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我省自主评审单位工作, *** 部门不再进行资格确认,由转入单位按照上述规定自主评聘。专业技术人员跨省流动,按照转入地相关规定执行。
(五)改变每年集中评审一次的模式,高校可根据学校结构比例和岗位空缺情况,在全年内自主安排年度评审工作;也可结合聘期考核,按聘期安排评审工作。
(六)高校开展自主评审工作后, *** 部门不再组织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考核认定副教授、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到高校工作人员考核认定工作以及高校业绩特别突出人员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备案工作,由高校按照有关政策自主决定。
八、强化主体责任
(一)高校作为用人主体,要加强对自主评审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要广泛深入宣传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把推进改革与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履行职责、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结合起来,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高校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岗位设置、自主评审、考核聘任、投诉监督等各项制度。按照改革要求、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案开展自主评审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受理和查处举报投诉,保证评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高校要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强化聘期考核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续聘、晋升、缓聘、低聘、解聘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落实“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竞聘上岗、按岗聘任、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四)高校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事业可持续发展和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科学合理确定未来3年职称评聘计划和年度评聘计划,预留一定发展空间用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建立健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五)各高校要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具备独立开展自主评审的高校,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委托高校的评审工作,切实保证评审质量。暂不具备独立开展自主评审条件的高校,可通过委托评审、联合评审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独立开展自主评审。
九、加强监管和服务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高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自主评审工作的宏观管理、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高校的自主评审实施方案、评审委员会组建、年度评审工作方案、评审结果等进行备案,对高校自主评审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巡查和复查。对抽查、巡查和复查中发现违反政策规定、标准把握不严、程序不规范、超职称系列范围评审、投诉较多等问题的,评审结果不予备案,责成高校整改。对整改不力或问题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暂停自主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
(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全覆盖、可及性、均等化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职称”建设。加强职称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评审专家库,逐步推行无纸化评审,将自主评审结果纳入全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为用人单位提供便捷服务。建立在线动态监管体系,打造“阳光职称”,推动高校的自主评审工作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整合数据资源,为多维度评价人才提供支持。
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进高校全面开展自主评审工作,是落实高校用人自 ***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内容,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序推进改革。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解读,引导广大高校教职工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改革,确保改革平稳推进,顺利实施。 ;
评论已关闭!